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国学 > 史部

三国志读后感

时间:2023-10-14 15:39:34
三国志读后感3篇

三国志读后感3篇

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,你有什么总结呢?记录下来很重要哦,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。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志读后感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三国志读后感1

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志,不禁感叹历史的“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。三国志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,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。

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。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,也是十分奸诈的。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,最后明知错了,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,其无情无义至此,陈宫便离他而去,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: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”。但反过来想想,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,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,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。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,一直是奸诈的话,自然会遭到报应。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,可惜事败了。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,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,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。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,做人不能太狡诈。

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,他以仁义当先,他热爱百姓。刘备一生 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,曹操奸诈,刘备仁义。刘备在落难时,还带着百姓逃命,他管理一个新野,或是徐州,都是布施仁政,得到百姓的爱戴。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,他们都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,曹操失了一个吕韦,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,独哭吕韦。 ……此处隐藏2984个字……秉忠贞之诚,守退让之实;君子爱人以德,不宜如此”。两人之间陷入信任危机,终使得曹操做出最后的决定。之后发生的事情并不像电视剧中的老套情节一样皆大欢喜,而是走向悲剧。

曹操出兵讨伐东吴,荀彧留守寿春。建安十七年的冬夜里,荀彧独自坐在堆满公文的清冷房间里,曹操的使臣突然送来了一个食盒。他知道,曹操想要杀他,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。里面会是什么,匕首,还是白绫。荀彧边想边打开了食盒。里面竟然空无一物。是啊,曹操给了他权力,给了他名声,给了他财富,还能再给他什么——除了死亡。荀彧不动声色地合上盒盖,批完堆积如山的文书,从桌下摸出一个白玉小瓶。望向窗外泛起鱼肚白的天空,他整理好衣冠,向着西方的许昌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,而后将瓶中鸩酒一饮而尽。不知道为什么,荀彧想起了西汉的淮阴侯,韩信。

确实,荀彧的命运与韩信有太多相似之处,一文一武,都是旷世奇才,都曾身居高位,都为帝王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,最后却都因为君主的猜忌而惨死,正所谓“狡兔死,良狗烹,高鸟尽,良弓藏,故国破,谋臣亡”。“君不见左纳言,右纳史,朝承恩,暮赐死”。果然,天下已定,我固当烹。更讽刺的是,荀韩二人还都有一个最后得以善终的蓝颜知己,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不过,似乎唯一的不同点在于韩信之死有他自身的责任,他总归是在楚汉相争时小小的要挟了刘邦一下,而荀彧之死却是因为他过于忠贞不贰,忠于已经倾頽的东汉王朝。“谋反”必死,可是忠贞也不得善终,看来当真是伴君如伴虎。

唐太宗李世民说过,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人为镜,可以知得失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”。荀彧与韩信的命运固然使人唏嘘,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过失,没有什么是绝对的。即使历史真相无比残酷,也不会改变,我们能做的,只有牢记历史,认真学习历史。

《三国志读后感3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

Copyright © 2023 学古典网 www.xuegudian.com 版权所有